一、检修季来临,供应端收紧趋势明显
进入下半年,国内聚丙烯市场再度迎来检修高峰期。据行业数据显示,8月以来,多家大型石化企业陆续公布检修计划,涉及产能总计超过200万吨,检修时间普遍集中在8月至10月之间。这一轮集中检修,既有计划内的设备轮休,也有部分企业因原料成本高企、利润空间收窄而主动调整生产节奏。
从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华北地区检修装置较为集中,其中某大型企业年产45万吨的PP装置已按计划停车,预计检修时长30天左右;另一家位于山东的企业也宣布将其年产30万吨的聚丙烯生产线进行为期20天的技术整改。部分煤制烯烃企业因煤炭价格高位运行,开工负荷也有所下调。
这些动作共同导致近期国内PP供应呈现收缩态势。
检修增多对市场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社会库存逐步去化,部分中间商和下游工厂开始主动补库,市场交投氛围有所回暖。尽管需求端并未出现发式增长,但在供应减量的背景下,价格底部支撑逐渐增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场亦存在部分装置因能源成本问题降低负荷,进口货源补充有限,进一步加剧了国内供应偏紧的预期。
从期货盘面来看,PP主力合约在7000-7300元/吨区间内震荡企稳,多次试探下方支撑后均未能有效跌破,表明市场对供应收缩的逻辑已有初步共识。短期来看,若检修计划执行顺利,且未有突发增产消息干扰,PP价格有望维持偏强震荡格局。
当然,检修带来的利好并非没有隐忧。一方面,检修多为阶段行为,一旦装置陆续重启,供应压力将再度显现;另一方面,下游塑编、注塑等行业订单改善幅度有限,终端需求能否持续跟进仍是未知数。因此,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检修动态与需求复苏之间的节奏匹配。
二、多空因素交织,价格何以维持韧?
尽管检修增多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但聚丙烯价格能否持续维持在当前区间,仍需综合考量多空因素的弈。宏观层面,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剧烈,丙烯单体成本支撑存在不确定;而国内经济复苏节奏温和,政策托底虽有一定效果,但尚未传递至大宗商品需求的全面回暖。
从产业中游来看,贸易商心态谨慎,多数采取低库存策略,逢低补货、逢高出货成为主流操作方式。下游工厂原料采购仍以刚需为主,大批量囤货行为较少。BOPP膜厂、家电注塑企业订单量虽有环比改善,但同比仍显乏力。汽车、家电等终端消费领域的复苏进度,将直接影响PP需求的强度与持续。
另一方面,新产能投放压力始终悬于市场之上。据悉,四季度仍有多套新装置计划投产,若如期落地,将新增超过100万吨/年的PP产能。尽管部分项目可能存在延期可能,但中长期供应宽松的预期并未改变。这也使得市场在交易短期检修利好的始终保持对远期结构的谨慎态度。
从资金情绪和技术形态来看,PP期货目前处于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箱体震荡区间。若价格能站稳7100-7200元/吨一带,则有望向上试探7400-7500压力位;若需求未能跟进或宏观情绪转弱,则可能再度回踩7000关口。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库存变化、装置开工率及下游订单等高频指标,以捕捉短期波动机会。
总体而言,聚丙烯市场正处于“强现实、弱预期”的复杂格局中。检修增多确实为价格提供了短期支撑,但若需求未能同步回暖,反弹空间仍将受限。建议产业客户利用期货工具做好风险管理,投资者则应保持灵活,注意节奏把握。未来一两月,PP或延续震荡整理态势,直至新的驱动因素出现。
文章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